七年等待,毁于翻译?从《丝之歌》翻车看游戏本地化要点
发布时间:2025-09-09 16:12:33经过7年的漫长等待,《空洞骑士:丝之歌》终于在北京时间9月4日晚10点正式上线了。
作为长期占据Steam愿望单榜首的作品,《丝之歌》的发售立刻引发了独立游戏玩家狂欢。发售后因玩家大量涌入,Steam、PSN、任天堂三大平台集体崩溃,同时在线人数超过50万。
然而,游戏评论却出现了“环大陆”温差。截至目前,《丝之歌》的中文好评率仅 38%,远低于全球 77% 好评率,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游戏“灾难级”的中文翻译。
游戏英文采用类似哥特诗歌的表达方式,常用短句和残句营造神秘感,信息传达明确清晰。但在中文翻译之中,译者将这一风格错误表现为类“古风”式的辞藻堆砌,读起来十分拗口,与游戏的中世纪幻想风格并不符合。在此基础上又过度追求留白,导致信息难以顺利传达。
目前,《丝之歌》的制作团队 Team Cherry 已经在社交平台宣布,将在接下来几周改进中文翻译。
致中文玩家:
感谢大家让我们了解目前《空洞骑士:丝之歌》的中文翻译质量不佳。
我们将在接下来几周改进翻译。
感谢大家的反馈和支持。
这一事件将“游戏本地化”的话题再一次推向讨论的焦点。尤其在游戏出海领域,本地化是打入海外目标市场的基础,其应用领域不仅限于游戏内的文本翻译,还囊括了营销、社区、运营等各个方面。
一、游戏翻译不只是“信达雅”,还要考虑体验和功能
比起其他类型的文本,游戏翻译的特殊之处在于,台词、旁白、技能描述、功能说明等文本承担的功能并不仅仅是信息传达,也是游戏体验的一部分。
因此,本地化翻译不仅需要做到让玩家理解文本含义,还需要保障游戏世界观、角色、前后语境和体验的一致性。
比起其他文本翻译,游戏本地化尤其需要注意:
1. 功能性文本准确
技能(数值、时长、范围、主动/被动等熟悉)需与原文完全一致,不能包含任何含糊信息,避免因歧义导致玩家错误理解玩法。
2. 文化语境一致
为了保证各个地区的玩家游戏体验一致,各个语言版本文字内容需要根据不同文化背景进行信息转译。例如游戏角色特质、世界观设定、背景设定等基础信息需在不同文化语境中保持一致。
在《丝之歌》中这一问题尤其显著。游戏背景采用西方幻想题材,场景采用哥特式美学风格。而当前的“古风小生”式翻译无法与这一风格契合。
而在《黑神话:悟空》中,虎先锋中文配音为东北口音,在英文配音之中采用了伦敦东部的考克尼口音(Cockney accent),使英文玩家也能理解这一角色设定。
翻译还需要考虑游戏体验。作为一款高难度类银河恶魔城游戏,《丝之歌》战斗紧凑,剧情采用碎片化叙事。在这样的前提下,拗口的台词需要玩家停下脚步,逐字阅读,甚至不一定能看懂,导致玩家很容易从世界观中抽离出来,破坏体验的连贯性。
3. 视觉和UI
对于阿拉伯语等特殊语言,除了文本较长外,还需要适应从右到左的阅读顺序,可能需要进行完整的 UI/UX 本地化调整。例如菜单栏、按键提示、成就标题等文字需要适配玩家阅读习惯和画面表现。
二、本地化不只是翻译,更是跨文化沟通
游戏本地化不仅仅是语言的转化,更需在文化层面适配目标市场,尊重玩家的文化习俗。语言习惯、叙事逻辑、审美风格,甚至包括审查法规都是本地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换句话说,本地化不仅是翻译,而是是一种跨文化、跨语境的再创作。
1. “梗”文化的本土化困境
与流行文化紧密关联的“梗”是本地化翻译的难点之一。如果直接翻译,往往需要解释背景来源,过多冗杂信息将给游戏体验带来负面影响。
根据目标市场的流行文化做“等价”替换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。例如在《崩坏:星穹铁道》之中,“一路向......西北”的成就来源于周杰伦知名作品《一路向北》。在英文翻译中,这一成就名称被替换成“Sweet Pom-Pom O'mine”,致敬经典摇滚乐队Guns N’ Roses的作品《Sweet Child O' Mine》。这两个致敬对象都在该语言的流行文化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2. 尊重目标市场文化与风俗
宗教元素:中东禁止出现猪、十字架、佛像等形象的商业化使用。印度要求牛元素绝对正向,任何“杀牛”动作都会被视为冒犯,非素食物品不能带入宗教场所,可能被视作亵渎神明。
颜色:日本的白色与死亡相关,巴西与意大利的紫色代表葬礼。
数字象征:韩国与日本玩家对“4”“9”谐音“死”敏感。欧美玩家将“666”视作含有负面含义的数字。
手势:“OK”手势在巴西含有粗俗含义,土耳其含有侮辱含义。
三、本地化不止于游戏本体,还需考虑营销、社群、运营
对于一个进入新区域市场的游戏而言,本地化应覆盖玩家接触产品的全场景。除游戏本体外,应用商店图文、官网、宣传视频、客服话术都需要适配目标市场,以获得玩家的信任和亲近。
1. 游戏内节日营销
节日是连接玩家情感的重要纽带,针对特定地区的节日营销能极大提升玩家的归属感。
中东斋月:由于玩家在斋月的白天禁食,所以夜间活跃度显著上升(19:00–凌晨3:00)。开斋节前3天是充值高峰,可设置“限时礼包翻倍”以获得更高收益。内容方面需严格规避酒精、猪、暴露服饰及骷髅僵尸等元素,可改用椰枣、骆驼、新月等斋月常见的文化符号。
日本盂兰盆节:作为祭祖节日,需在活动中避免恐怖元素。可以考虑夏日祭花火大会、浴衣装扮等活动。
泰国泼水节:考虑加入水枪、大象等元素,避免暴露的角色设计,避免宗教元素。
2. 社区本地化
在Discord、Line、Telegram 等社区社群的本地化工作不仅仅是翻译公告内容,而是搭建一个符合玩家需求的交流空间。
日常运营语境:根据当地网络交流习惯调整语气和话术,适当添加流行网梗。
节日与热点内容:在节日发送符合本地文化习惯的祝福和问候。例如在印尼开斋节发送“Selamat Hari Raya”(开斋节快乐)。
UGC 与KOL:邀请本地玩家参与内容二创并在官方账号转发作品,形成社群正循环。例如邀请日本知名画师创作并发布在日区 X 官方账号。
3. 线下广告本地化
根据目标市场的线下消费习惯,选择更有效的广告渠道。例如,在日韩地区选择地铁广告,在欧美或东南亚选择商圈的户外大屏广告。
四、本地化,游戏开发的工业化流程重要环节
在以往的开发流程中,本地化常常被视作游戏上线前的最后一环,导致游戏的台词、UI、字体等细节难以符合各地区本地化需求。可能出现词条过长,字体与画面无法匹配的问题,影响玩家游戏体验。在开发后期,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成本返工,产生巨大成本。
因此,本地化需要被提前纳入游戏开发的工业化流程,以满足不同地区市场需求。例如建立专业的本地化QA(质量测试)流程,在真实游戏场景中验证多语言体验。
尤其对于长线运营游戏,本地化不是一次性工作,而是持续工程。每轮游戏版本更新、新活动上线,都需要不断更新优化文本和文化适配。
Meetgames帮助开发者更全面的通过市场数据了解自己的竞争优势,免费提供游戏竞品分析、发行服务和工具,助力出海开发者完善发行能力,高效率抓住市场机遇赢得成功。
了解更多市场数据,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平台运营
- 上一篇
经典游戏IP复活路径:《逆战:未来》手游的革新之路
- 没有下一篇了